三國之暴君顏良

陷陣都尉

網遊小說

建安五年,四月。
白馬渡。
無數的飛鳥從棲的林間驚惶的飛起,雜亂驚鳴穿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401章 再遇奇才

三國之暴君顏良 by 陷陣都尉

2025-2-21 22:12

  諸將看到顏良臉色有異,頓時都安靜了下來,似乎感受到了些許不妙。
  “主公,莫非是荊州出了什麽事嗎?”呂蒙問道。
  顏良的神色瞬間恢復如常,將那壹紙帛書往案上壹扔,只淡淡道:“沒什麽,不過是武陵郡的五溪蠻造反而已。”
  五溪蠻反了!
  諸將神色壹變,無不面露幾分驚色。
  呂蒙將案幾上的情報接過,仔細壹看,那年輕的臉龐間,不禁也眉頭暗皺。
  呂蒙手中所握著的,乃是來自於武陵太守廖立的求援急報。
  廖立在急報中稱,五溪蠻族暗中擁立蠻人沙摩柯為蠻王,聚起五溪蠻兵兩萬之眾突然造反,壹路沿沅水東進,連克數縣,已於數日前包圍了武陵郡郡治臨沅城。
  蠻兵甚眾,廖立麾下不過兩千郡兵,臨沅城危在旦夕,故是廖立才搶在蠻兵圍城之前,派人搶先出城,星夜前來樊口求救。
  武陵郡東南多山,其中散居了許多蠻夷,這五溪蠻的來源,乃是因為他們聚居於沅水上遊的五條溪流之畔而得名。
  此五條溪流,分別為雄溪、辰溪、武溪等溪流,其中又以雄溪部最為強大,而這個沙摩柯,則正是雄溪部首領。
  這五溪蠻不習王化,同江東的山越人壹樣,聚嘯山林,屢屢反叛。
  不同的是五溪蠻數量不及山越,屢次造反均掀不起什麽波瀾,自劉表統治時期就壹直很老實。顏良攻取荊州後,五溪蠻各部首領,也都表示了效忠新主。
  但讓顏良稍感意外的是,原本沈寂老實的五溪蠻,竟會選擇這樣壹個關鍵性的時刻,公然造反。
  造反也就罷了,竟然還敢圍攻武陵郡所,這簡直是對顏良統治權威的公然挑釁。
  顏良心中怒火正是燃燒,但身為主帥的他,卻要在眾將面前。表現出從容冷靜的樣子。
  “五溪蠻臣服已久,如今卻在這個節骨眼上造反,這個時機還真是有些蹊蹺……”呂蒙眼眸中閃爍著狐疑。
  顏良卻冷笑了壹聲,不以為然道:“這有什麽好奇怪的,這定是那碧眼兒施的詭計,派人暗中潛入武陵,煽動了這班蠻夷造反。”
  眾人恍然大悟。
  呂蒙微微點頭,卻又狐疑道:“孫權麾下,最富智謀者。無非周瑜和魯肅,眼下周瑜在吳中養病。魯肅被釘在艾縣,卻不知是誰給孫權出了這條計策。”
  “難道是他……”
  顏良的腦海中,猛然間閃過壹個人名。
  那個人,自然便是陸遜。
  曾經歷史上的東吳四大都督,如今已悉數登場,唯有那個陸遜卻還尚未露面。
  顏良根據所知的歷史,粗粗壹推算陸遜的年紀,此時也當二十出頭,差不多已經開始代表江東陸家。為孫權出仕。
  原本的陸遜,雖在平定山越之叛中初露鋒芒,但卻是東吳滅關羽,取荊州時才脫穎而出,受到孫權的重用。
  不過此時歷史進程已然大變,連呂蒙這樣的東吳四大都督之壹,都已經歸順了自己。那麽年輕的陸遜提前展露才華,倒也不是沒有可能。
  不過現在這些都不重要了,重要的是,沙摩柯和他的五溪蠻反了。如何平叛才是王道。
  “主公,武陵毗鄰南郡,蠻子們的造反不可輕視,末將願率壹軍前去討平。”張遼義不容辭,當即站出來請戰。
  顏良卻沒有答應。
  張遼固然是猛將不錯,但其最擅長的還是統領騎兵作戰,武陵壹地多山,不利於騎兵展開,況且張遼對荊南的地形又不熟悉,以他前去平叛,反倒並非是最好的選擇。
  只是,眼下最擅長作戰的黃忠,正跟孫瑜交手,而同樣擅長步兵作戰的魏延,亦在艾縣拖著魯肅的大軍。
  至於其余呂蒙、甘寧、淩統等水將,又要防範東吳的水上攻擊,亦不能輕易的調動他們。
  算來算去,顏良身邊還真沒個合適的將領可以派出平叛。
  正當這時,壹直沈默的賈詡,忽然開口說道:“五溪蠻敢公然反叛,無非是以為主公身在樊口,無暇顧及。老朽以為,唯有主公親提之軍,出其不意的前去平叛,這才能給叛軍造成極大的震撼,如此,方能盡快的平定反叛。”
  顏良微微點頭,對賈詡的進言深以為然。
  權衡片刻,顏良猛然起身,高聲道:“文和言之有理,本將已決定親率壹軍,急往武陵前去平叛,爾等謹守樊口,勿與吳人交鋒,只待本將歸來便是。”
  決意已下,顏良毫不遲疑,當天便率軍由樊口出發,連夜趕往武陵。
  樊口水旱二營本有軍三萬,其中步軍壹萬,水軍兩萬,顏良此去只帶走了壹萬步軍,以及周倉、胡車兒等將,卻留甘寧、呂蒙、賈詡等文武,率兩萬水軍謹守大營,以防吳軍趁勢來攻。
  ※※※
  巴丘。
  樊口雖距武陵有數百裏之遙,但因有水路之利,顏良的壹萬大軍順風而行,兩天後的黃昏,便是抵達了這座荊南重鎮。
  巴丘城位於洞庭湖東岸,南控湘水,北阻長江,乃是長江壹線,僅次於夏口的軍事重鎮。
  顏良的大軍若由巴丘而發,橫穿洞庭湖入沅口,再沿沅水西進,不數日大軍便可直抵武陵郡治臨沅城下。
  而在臨沅城中,廖立和他的兩千郡兵,已被沙摩柯率領的兩萬蠻兵圍困了多日。
  戰艦徐徐的駛入巴丘水營,船未靠岸,顏良便見得馬良率壹眾官吏,已是等候在了岸邊。
  當初平定荊南之後,顏良將包括巴丘在內的長沙北部數縣割出。新建了壹個漢昌郡,原是以魏延為漢昌太守,在此鎮守。
  如今魏延率軍隨征東吳,顏良便調了馬良前來代任太守,以駐守此戰略要郡。
  船行靠岸,顏良大步得下得船來,馬良等上前恭身相見。
  顏良擺手示意他們免禮,步入營中而去,邊走邊問道:“臨沅方面的形勢如何了?”
  馬良緊隨在顏良身邊,答道:“五溪蠻人數雖眾。但兵器卻甚精良,連重型的攻城器械也造不出來,再加上廖公淵守城有方,臨沅城到目前為止,還算是固若金湯。”
  武陵郡隔著洞庭湖與漢昌郡相鄰,而臨沅城位於沅水下遊,距洞庭湖並不遠,故是馬良對臨沅方面的戰事也頗為清楚。
  馬良所說的情況,跟他事先所推斷的也大致相同。
  五溪的那班蠻人。常年蝸居於武陵的深山之中,不習漢人教化。平素與外界的交流甚少,基本還處於那種原始的部族體制。
  這些蠻夷因是與漢人的交流少,故而也很少學習到漢人的優秀文化和技術,似沖車、壕橋這種精良的攻城器械,他們自然是造不出來的。
  沒有精良的攻城器械,山地野戰還罷,想要攻破臨沅這樣的郡治堅城,卻非是易事。
  顏良微微點頭,面露滿意之色。“廖公淵這個人,看來是用對了,走,咱們帳中說話。”
  廖立本就為武陵名士,其人在歷史上曾為諸葛亮稱為“曠世之才”,只因後來與諸葛亮政見相佐,再加上此人自恃才高。因是不被重用,便對朝廷多番批評,故而被諸葛亮貶職流放。
  身為穿越者的顏良,自然知曉廖立的名聲。而當初平定荊南之後,顏良正要征辟壹批在劉表時代不被重用的人才,廖立恰為武陵名士,顏良便征辟其為武陵太守。
  如今看來,廖立能夠做到堅守臨沅,並及時的派人求援,已算是盡到了職責。
  說話間,顏良已步入軍帳,徑直坐上了主位。
  馬良等壹眾巴丘文武,盡皆入內,侍立於兩旁。
  顏良剛剛詢問了幾句關於武陵的情況,帳簾掀起,壹名十五六歲的年輕儒生步入了帳中。
  帳中官吏甚多,那年輕的儒生看起來也不太起眼,只是低調的移到馬良身後,附耳低語了幾句。
  馬良便拱手道:“屬下猜想主公必會發兵平叛,故已將部分原定運往樊口之糧,改運至了巴丘,足可抵萬余兵馬壹月之用。”
  “妳能提前做出布署,為本將節省了不少時間,做得很好。”
  顏良贊許了幾句,目光卻轉向了馬良身後那個年輕人,饒有興趣的問道:“季常,不知妳身後哪人是誰,怎的本將先前似乎沒有見過。”
  “哦,他是屬下的幼弟,此番調動糧草,屬下就是吩咐他去辦的。”
  馬良說著,忙向身後的年輕人使了個眼色。
  那年輕人雖只十五六歲,但卻壹點都不緊張,從容的向著顏良壹拱手道:“馬謖見過主公。”
  馬謖……
  聽到這個熟悉的名字,顏良不禁眼前壹亮。
  熟知歷史的他,當然知道馬謖的才華有多出眾,倘若歷史上諸葛亮能善加培養使用,馬謖足以成長為和法正相媲美的絕頂謀士。
  只可惜馬謖善謀而不善戰,街亭壹役被諸葛亮錯誤使用,結果釀成了失街亭的悲劇,不但蜀漢第壹次北伐失敗,就連馬謖也被諸葛亮所斬。
  而今見這馬謖,年紀輕輕便氣度從容,處事幹練,倒確實有幾分少年奇才的雛形。
  “年紀輕輕便有處事之才,看來馬家果然是人才輩出啊。”顏良微笑著贊道。
  “主公過獎了,謖只是措籌了下糧草,略盡些綿薄之力,實在算不得什麽。”馬謖倒是表現的很謙虛。
  顏良微微點頭,忽然心生壹念,便問道:“馬謖,本將此番親征武陵,關於平叛之戰,妳可有什麽看法?”
  顏良這是靈感突發,想要試壹試這個年紀的馬謖,是否已富有軍謀。
  馬謖似乎沒想到,自家的主公會就這麽重要之事,詢問他這個毛頭小子,壹時顯得頗為意外。
  不過他的心情很快就平靜了下來,沈思半晌之後,拱手道:“回主公,謖竊以為,主公此番親征五溪蠻,當以兵戰為下,心戰為上。”


  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