封侯

高月

歷史軍事

雨還在下。
陳慶伸手接了壹點雨水,洗去糊住雙眼的腦漿和膿血,用盡全身力氣將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壹千五百七十七章 水災

封侯 by 高月

2023-8-20 22:44

  雨又開始下大了,數十輛馬車壹溜停在渭河碼頭上,軍士們打著傘,護衛著天子和數十名高官視察渭水渭水暴漲,已經遠遠超過了警戒水位,兩邊的河岸泥土松垮,河水即將溢出,形勢岌岌可危。
  侍衛們也看得心驚膽戰,幾名侍衛不斷勸說天子趕緊離去。
  眾相國也同樣觸目驚心,之前坐在朝堂內還在考慮方案,但眼前的形勢,根本就沒有時間讓他們再繼續討論了。
  周寬高聲道:“陛下,雨不會停止,還會有暴雨,我們不能再拖延下去,必須立刻做出決定。”
  蔣彥先也道:“形勢確實危急,潰堤就是這壹兩天的事情,若不是及時挽救,不光建章縣會有滅頂之災,我們京兆周圍大片土地都會被洪水淹沒,陛下,立刻行動起來。”
  陳慶點了點頭,“那就表決壹下吧!同意在蔣家窪泄洪的相國請舉起手!”
  七名相國都同時舉手,陳慶本人也舉起手,他當即道:“既然大家壹致同意,那就在蔣家窪泄洪,另外,京兆三十萬駐軍要全部行動起來,用泥袋加固河堤,倉庫把所有的麻袋都拿出來!”
  陳慶當即調動三十萬大軍上渭河河岸,用泥袋增高大堤,三十萬大軍全部出動,同時又征用三十萬民夫,足有六十萬人參加抗洪搶險,密密麻麻的人群壹眼望不見邊際,在渭河兩岸忙碌,動用壹切畜力運送泥土和泥袋。
  與此同時,在渭河北岸,鹹陽縣以西約五十裏外,火器營士兵點燃了兩顆巨大的鐵火雷。
  “轟!轟!”兩聲猛烈的爆炸,泥土飛濺,河堤被炸開了壹條數十丈的缺口,兇猛的河水傾泄而出,咆哮著向數萬畝的低窪處奔騰而去。
  到了夜間時分,鹹陽縣以西形成了壹片很大的湖泊,渭水也漸漸降到警戒線以下。
  但雨還在下,到了夜間,又超過了警戒水位,朝廷又迅速采用了第二個泄洪方案,在郿縣以東的窪地泄洪,渭河水再次傾泄而出,水位開始迅速降低。
  兩次泄洪,雖然淹沒農田近十萬畝,但也保住了關中的數百萬畝農田以及百萬人口的安全,連續六次洪峰得以平安過境。
  三天後,雨勢漸漸小了,陳慶再次帶領高官們來到渭水視察,渭水已經回落到警戒線以下,水流也沒有之前那麽湍急,浮橋又重建搭建起來。
  陳慶隨即又來到鹹陽以西的蔣家窪壹帶巡視,壹座東西寬達五裏,南北長約三十余裏的大湖出現在他們眼前。
  這裏在幾天前還是壹片麥田,但地勢低窪,連續下雨的緣故,麥子基本上毀了,這裏也積成了水潭,而現在索性變成了壹片很大湖泊。
  這就是滄海桑田,不知數百年後,這片湖泊還會不會存在?
  “官道被沖斷嗎?”陳慶望著茫茫水面問道。
  張元朗連忙道:“回稟陛下,官道在高處,目前雖然在水下,但只有壹尺深,過幾天後,官道就會露出來,應該不影響官道。”
  “妳是意思是說,這片湖泊還會變小?”
  “正是,湖泊剛剛形成,是壹片瀉湖,等它穩定下來後,會比現在縮減三成左右,微臣昨天特地考察了周圍,發現有兩條小河已流入其中,這樣就給它補充了水源,壹方面太陽曬會蒸發,另壹方面又有源源不斷的活水,所以它最後會形成壹個平衡。”
  陳慶點點頭,回頭對蔣彥先道:“通知官府去登記被淹沒的土地,官府承諾按照市價的兩倍賠償!”
  蔣彥先連忙笑道:“微臣簡單的歸計壹下,鹹陽縣被淹沒的土地大概有七成左右是官田,私田並不多,郿縣那邊主要是軍田,私田也同樣不多。”
  “那樣最好,這次連續下雨,給今天的農田帶來很大的損失,要未雨綢繆,盡快從江南和四川各地調集糧食,防止糧價大漲,另外要組織農民興修水利和蓄水湖泊,給農民掙錢的機會。”
  “微臣明白!”
  陳慶又對張元朗道:“現在雖然洪水下去了,但要防止仿佛,尤其現在雨勢情況不明,希望工部和都水監要嚴密監視,要尋找新的泄洪方案。”
  “請陛下放心,微臣會嚴密監視水情,已經派人著手尋找更好的泄洪點。”
  安排完畢,陳慶這才返回了太極宮。
  ……
  回到禦書房,卻見種桓坐在外面等候,陳慶笑道:“等了多少時間了?”
  “回稟陛下,微臣剛到!”
  “進來說吧!”
  陳慶走進禦書房坐下,笑問道:“刺客調查有眉目了?”
  “微臣初步判定是倭國所為!”
  “是嗎?這是妳的推斷,還是有確鑿證據?”
  “回稟陛下,只是推斷,微臣還沒有找到確鑿證據,沒有抓到刺客。”
  “好吧!那妳說說是怎麽推斷,推斷也需要根據,不能拍腦袋想像。”
  “微臣在刺殺案的次日就去調查了東宮工地,發現監造胡鎮是內應,但他已經被殺人滅口,只是對方殺他很倉促,沒有仔細搜他的物品,便留下了蛛絲馬跡,我們自己搜查了他的物品,發現他有壹本冊子,他在學習日本語,第二,我們找到他留下壹袋黃金,有壹百兩,裏面有壹張紙條,應該是欠條,‘支付黃金百兩,尚欠百兩,以此為憑。’落款人是源本義;第三,我們發現壹封他寫給家人的信件,其中有壹句話,‘倭人逼吾甚急,吾頗悔之!’微臣認為,這句話是最最直接的依據,就憑這句話,卑職便推斷刺客為倭人。”
  陳慶點點頭,第二條和第三條確實是比較實錘的證據了,源本義應該是日本的源氏家族,勢力龐大,培養了大量武者,日本人所謂的武士道精神以及忍者都是源氏家族創造。
  “那麽有關於京兆倭人的情報嗎?”
  “回稟陛下,微臣還在緊密調查,目前還沒有!”
  “妳是從哪些方面去調查?”
  “微臣主要從兩個方面,壹是從胡鎮這壹年多來的接觸,他的朋友、家人,微臣已派發鴿信給成都府內衛,要求他們檢查胡鎮給家人的信件,其次便是在京兆的日本國留學生和日本國商人,微臣認為,他們肯定和探子有過接觸。”
  “在京兆的日本國留學生和商人有多少?”陳慶又問道。
  “回稟陛下,留學生很少,只有七人,都在國子學讀書,但日本國商人有四十余人,他們還組建了壹個日本商會,這些都是微臣重點調查的目標。”
  陳慶點點頭,“日本國十幾萬大軍已被困在高麗,他們的退路被切斷,他們必然會瘋狂發動刺殺,以擾亂我們的朝綱,逼迫我們從高麗撤軍,所以微臣要全力加強戒備,不僅僅是朕,也包括七名相國。”
  “微臣明白,微臣已停止壹切事物,全力加強警備,防止倭人的第二次刺殺。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