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能提取副作用

騎豬去挖坑

都市生活

“新藥研發又失敗了,這已經是今年的第五次,建議暫停任何研發投入……”
“公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四百壹十七章 實戰演習,升級完成

我能提取副作用 by 騎豬去挖坑

2024-2-8 18:01

  果然,蘇省的醫藥下鄉活動上報後,不出所料地引發了衛生部的關註。
  在詳細考察過壹番後,衛生部肯定了便攜彩超在基層醫療中起到的重要作用。
  這也算是壹種自上而下的行政式的肯定和鼓勵,意義重大。
  消息壹傳出,其他省市的衛健委頓時震驚了。
  其實這段時間,三清的便攜彩超已經在全國的三甲醫院傳開了,但這玩意在大醫院只能算是個不錯的補充。
  便攜彩超主要用還是於出診服務,社區服務,大型體檢車搭載,或戰地救護等場景。
  在醫院內部雖然廣受歡迎,但用途有限,還未被充分發掘,並得到充足的重視。
  直到在鄉鎮衛生院等壹級單位閃亮登場,直接替代了臺式彩超的作用,才開始壹鳴驚人,煥發出無窮的生機。
  於是,其他各省份都開始將三清便攜彩超加入設備采購名單中。
  壹些醫療體系內身居高位之人,甚至從中看到了科技在改變醫療,推進醫改這方面的極大作用。
  壹直以來,醫療系統都存在著群眾看病難,看病貴的問題。
  看病貴隨著醫療集采的進行,藥價的降低,國產器械的發展,醫保的普及,得到了極大的緩解。
  但看病難的問題,始終是橫亙在人們心頭的壹座大山。
  大醫院人滿為患,壹號難求,而基層醫療機構和小醫院卻門口羅雀,難以維持。
  隨著經濟的發展,城市化的進行,很多小縣城已經跟大城市在生活設施方面沒有太大差距。
  但在醫療方面,大城市和小縣城,卻依然有著天塹之別。
  而與此同時,醫療資源的不足和浪費並存,也形成了極大的反差。
  在大城市,很多人得了個小感冒,完全可以找個附近的醫院看看就行,但他偏偏非三甲醫院不去。
  壹定要請上壹天假,吭哧吭哧坐上壹個半小時地鐵,來海市或京城最牛逼的醫院,排上兩小時隊,讓醫生看上壹眼,再排隊半小時,拿上壹袋子門口藥店就能買到的藥。
  這樣,他的心靈才能得到洗滌,獲得壹百分的滿足,安心地回家吃藥。
  否則,就感覺自己這個壹線城市白呆了。
  而在小縣城,壹些人得了癌癥和心腦疾病,哪怕已經感受到了病痛,顯露出初期的癥狀,他也死拖著不肯去醫院。
  或者,被家人強逼著去醫院檢查了,卻什麽也差不出來,甚至遇上庸醫,開了壹堆不菲的藥品,瞎吃壹通,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病情發展到晚期。
  這個時候,往往已經回天無力了。
  哪怕去了省城最好的醫院,也無濟於事,只能聽天由命。
  他並不知道,其實在剛開始感到不舒服的時候,如果做壹個全身的仔細檢查,或者遇上有經驗的醫生,早點診斷出來,及時治療,是完全可以健康地活下去的。
  這就是基層醫院的悲劇,既沒有精良的醫療設備,也沒有經驗豐富的醫生,哪怕醫生想要治病救人,也力所不逮。
  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很多,壹般人往往會說,這都怪優質醫療資源過度集中,老百姓看病只能去壹線城市,才有保障。
  但更多的原因還在於各層醫療機構分工不明,協調銜接不足,設備簡陋,優質醫生缺乏等壹系列因素。
  分工不明,協調銜接不足,這個壹直在改進,完全可以得到解決。
  國家也壹直在推進醫療改革,力圖解決這壹難題,其重中之重就是分級診療制度。
  這壹制度的意圖,就是按照疾病的輕、重、緩、急及治療的難易程度,由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承擔不同的治療,並根據病情變化情況進行及時的雙向轉診,從而建立有序的診療秩序,確保病人得到合適的治療。
  也就是說,人們壹旦生病,先去附近基層醫院接受首次診查,由全科醫生根據病情危急,輕重程度,來決定是否需要轉診。
  而確定以後,轉診患者將按照基層醫療機構,二級醫療機構,三級醫療機構的順序逐漸往上轉診。
  危急重癥患者可以越級向上,直接送去三甲醫院。
  常見病,多發病患者,以及診斷明確,病情穩定的慢性病患者等,都應該往下轉診,不能沒事就跑去三甲醫院,而應該轉到附近基層醫院進行常規治療。
  這樣壹來,各級醫療機構分工協作,雙向轉診,合理分流患者,就能緩解大醫院人滿為患,基層醫院病人不足的問題。
  海外的發達國家也都采用了這套體系,將病人按病情分流,從而緩解整個社會的醫療壓力。
  這壹套體系設計得很完美,看起來沒毛病,如果順利實施,肯定是能起到設想中的作用。
  但任何體系的設立,實施往往是最大的問題。
  理想很豐滿,現實卻很骨感。
  要在理想和現實中架起壹座堅實的橋梁,必然需要雄厚的技術支持。
  第壹個問題就是精準的診斷。
  有了明確的診斷,才能判斷是否轉診。
  否則,別的還好說,萬壹重病患者沒診斷出來,留在基層醫院,耽誤了治療,導致壹命嗚呼,那就出大事了。
  而人體是很復雜的壹整套系統,如果沒有經驗豐富的醫生,以及高端的檢查設備,光從淺層是看不準的,很容易出錯。
  這後果,誰也擔不起。
  但經驗豐富的醫生很難培養,就算培養出來往基層壹扔,人往高處走,人家也不樂意呆在基層。
  所以,在分工不明,協調銜接不足,設備簡陋,優質醫生缺乏這四大痛點中,只能先解決協調銜接,以及設備簡陋的問題了。
  而這,就屬於技術進步所能解決的範疇了。
  如果基層醫院都能配備高精度的檢查設備,經常給老百姓進行體檢,把壹些初現端倪的疾病診斷出來,那自然能將很多疾病扼殺在搖籃裏。
  現代通訊和網絡技術的發展,讓病人的電子病例能夠在醫院之間便捷地流通,掛號,入院,轉診,醫保付費等各種事情,在手機端就能操作,非常方便。
  甚至,更進壹步,等到遠程醫療能實現的時候,優質的醫生資源也不會太欠缺了。
  病人完全可以在本地預約,接受資深專家的遠程診斷和治療。
  就好像低配版的飛刀手術壹樣。
  其實病人們心裏都是很清楚的,哪裏能看好病,哪裏不行,他們都知道。
  如果能在家鄉就看好病,百姓就不會舍近求遠。
  只有本地治不好的病,他們才會千裏迢迢跑到京城去看病。
  而當他們在基層醫院也能夠提早診斷出疾病,並治療成功的時候,他們才會真正地心服口服,徹底地信任本地醫院。
  幸運地是,看病難的四大因素裏,三清恰好能解決其中壹個。
  不斷推進醫療設備的發展,制造精良的器械,並以成本優勢,普及到基層醫院,讓老百姓受益,這正是三清努力的方向。
  在藥品方面,它已經在這麽做了,接下來就是器械方面的大展拳腳了。
  而便攜監護儀和便攜彩超的問世,僅僅是這壹偉大事業的開始。
  很快,便攜彩超就火遍了全國,各種訂單像雪片壹樣地飛過來。
  而此時,陸庭峰正在軍方深入調研,才沒有被訂單所淹沒。
  東部戰區,某軍事訓練場。
  炮聲轟隆,硝煙彌漫,大地被轟擊得顫栗不止。
  壹場模擬邊境地區防衛作戰的實彈戰術演習,正在激烈進行。
  陸庭峰帶著幾個工程師,身著藍色迷彩服,全副武裝地趴在壹個小山坡上,聚精會神地盯著下面的演習。
  他們壹個個兩眼瞪得溜圓,嘴巴壹張壹合,震撼得說不出話來,只會不住喘氣。
  突然,身邊對講機裏傳來急促的叫聲。
  “03,03,02呼叫,02呼叫,6點方向向前100米,我方2名戰士被敵炮火炸傷。”
  陸庭峰回頭壹看,只見壹兩米遠處的120醫院野戰醫療隊,已經在壹瞬間聞聲而動了。
  兩名身著藍色迷彩服的軍醫立即竄了出去,朝著山下急奔而去。
  “走啊,楞著幹嘛,傻了?”陸庭峰狠狠拍在旁邊的王大力肩上,把張著嘴發呆的王大力從懵逼中拍醒了。
  兩人趕緊起身,連滾帶爬地跟了上去。
  數分鐘後,到達預定地域。
  兩名軍醫腳步壹頓,猛地往地上壹倒,匍匐著穿越敵方的火力壓制,往傷員處爬了過去。
  “這,我們也這樣嗎?”王大力怯怯地看向老大。
  陸庭峰瞪了他壹眼:“趕緊的,自覺壹點。”
  說完,他就照著剛才兩人的姿勢,原封不動地往地上壹倒,匍匐前進起來。
  幸好這邊的火力很快降低了下來,沒壹會,兩人灰頭土臉地到達了傷員所在地。
  兩名軍醫對著他們點了點頭,充滿善意地笑了笑,很明顯把他們剛才的行為都看在了眼裏。
  王大力定睛壹看,只見這裏有兩名傷員壹聲不吭地躺在地上。
  軍醫馬上抱著兩名傷員,轉移到了旁邊壹面廢棄的水泥墻後。
  這裏比較隱蔽,可以放心地進行初步的包紮。
  “上臂骨折,繃帶夾板固定。”
  “大腿動脈出血,旋壓止血帶,再噴灑止血劑止血。”
  “胸部外傷,三角巾加壓包紮。”
  ……
  軍醫們壹邊開始壹系列戰場救治動作,壹邊向兩人解說著。
  “止血包紮後,我們把傷員帶回去,壹會我們要徒手側身帶著傷員匍匐前進,妳們註意點。”
  王大力再壹次驚呆了:“徒手側身帶著個人匍匐前進,這也太牛逼了。”
  “呵呵,基本操作。”軍醫咧嘴壹笑,露出壹口白牙。
  兩名軍醫手腳麻利,很快對傷員進行了初步處理,他們再次往地上壹倒。
  只不過這次是面朝天,半側身,雙手往傷員腋下壹抱,再把傷員的雙腿放在自己腿上,就這樣靠著背部和腿部的力量,朝著來路匍匐前進。
  王大力壹臉敬佩,這動作也太難了,換成他絕對搞不定。
  別說抱著個人了,就算自己四肢齊動,爬得都沒兩個軍醫快。
  陸庭峰也贊嘆地點點頭。
  兩人不說話了,暗暗憋著勁,不想落在後面。
  沒多久,出了火線,回到了山坡上。
  兩名軍醫剛把傷員放下,只聽壹聲呼哨,副隊長在遠處揮手。
  兩人汗都沒來得及擦,拔腿就跑,跟著副隊長往另壹處作戰地域搜救去了。
  而在這裏,地上已經躺了不少人了。
  醫療隊的留守軍醫立即對傷員展開了檢查,按照傷口進行分類。
  傳染類傷員送入隔離室,病情危重者送到重傷救治組,或者手術組。
  輕傷員則送到收容處置組。
  眼看著傷員們被壹個個擔架擡走,王大力頓時有種眼花繚亂,見了世面的感覺。
  當然,他也沒忘記壹壹記錄下來。
  “走,去看看重傷組。”陸庭峰從旁走過,輕飄飄地撂下壹句話。
  兩人進了軍用帳篷,裏面擺著壹個個病床,白色的床單上躺著壹個個重傷員。
  軍醫們和護士都很忙碌,臉色嚴肅,動作飛快。
  護士對傷員壹壹進行檢查,迅速開通靜脈通路,連接心電監護儀。
  軍醫們則查看傷情,迅速下達醫囑,同時對傷員進行環甲膜穿刺,實施胸腔閉式引流,做緊急搶救。
  兩人看了壹會,仔細地記錄下來各種操作細節,又朝著手術組走去。
  手術組在醫療車上,空間小,但設施更完善壹些。
  車頂上的無影手術燈明晃晃地照下來,醫生和護士都穿著藍色塑料防護服,戴著口罩,很明顯裏面是無菌環境。
  兩人站在窗口往裏看,只見手術床上躺著壹名傷員。
  此時,軍醫已經做出了診斷。
  “顱腦急性硬膜下血腫,並下肢股骨骨折。”
  “非常危急!馬上行動!”
  “下肢先止血,再緊急進行血腫鉆孔引流!”
  軍醫大聲吼叫著,護士飛快地噴灑著止血劑進行止血。
  壹番操作後,傷員生命體征終於平穩了下來。
  “接著下肢清創和外固定,然後送到收容組進行術後恢復。”
  軍醫語氣平緩了下來,跟護士再次操作起來。
  兩人默默對視壹眼,記錄下眼前的壹切。
  沒多久,兩人把整個醫療營地轉了壹圈。
  在這裏,他們看到了很多的醫療設備,非常齊全。
  有生化檢測儀,移動式X線DR,心電圖儀等等。
  在醫療保障組的全力配合下,醫護們根據治療需求和傷情變化,及時快速地提供生化檢測、X線掃描、床旁心電圖檢查、遠程會診等技術支持,確保傷病員得到高效精準救治。
  “真是眼界大開啊!”
  王大力喃喃自語著,這是他這壹天說得最多的壹句話。
  陸庭峰則是紅光滿面,精神異常亢奮,他在王大力肩膀上重重壹拍,激動萬分地說道。
  “大力啊,戰地醫療大有可為。”
  “通過這場真槍實彈的前線救護演練,我們才明白戰士們真正需要什麽醫療器械,在研發器械的時候,才能緊貼實戰,服務實戰,制造出真正好用的軍用醫療壹體機啊。”
  “另外,是男人怎能沒上過戰場,這次心願已了,我心甚慰啊!”
  ……
  就在研發團隊體驗著戰火紛飛的時刻。
  三清總部,衛康正在辦公桌前,悠閑地看著文件。
  他突然猛地壹下坐直了。
  因為,壹道熟悉的機械聲音再次在腦海中響了起來。
  “恭喜宿主,華夏的艾滋病已經徹底消滅。”
  “中級醫療系統升級成功。”
  “請盡快查看!”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